close
下流社會—中產階級蒸發了
作者:黃靖萱 2006.03.15/ 天下雜誌 第342期
當「下流社會」的名詞在日本出現,立即引爆討論。 因為社會「向下流動」的趨勢正在世界悄然成形,日 美歐出現中產漸漸消失的現象,而危機,同步暗藏台 灣。 在台灣,中產階級可支配所得遠不如1990年代的 水準,大專以上畢業生的失業率也一路攀高,社會下 沉的拉力愈來愈大,當全球社會紛紛向下流動,台灣 ,能預防嗎?
嬌小的身材、精明幹練的袁曉芳(化名),在規模二百人的中小企業擔任高階主管,身上扛著七 千萬的營業額。最近兒子進了小學,袁曉芳打算在台北市大安區買間離學區近的房子。
有天,房屋仲介打電話來,要他們去看一間四十坪大的公寓。仲介在他掛上電話前,趕緊提醒了一句,「記得帶手電筒。」
那是一間三十年的老公寓,原屋主把隔間都打掉了,也沒有水電,但一坪高達五十萬,總價達二千萬。袁曉芳關上手電筒,心也沉到了谷底。
袁曉芳和他先生都有大學以上的學歷,兩人年薪加總近二百萬,不論是從人口統計、還是收入統計看來,他們都非常肯定自己是社會的菁英族群。但是,他們努力工作了十五年,面對三十年的 老公寓卻覺得如此遙不可及。袁曉芳不禁自問,「我還是中產階級嗎?這個社會還有中產階級嗎
?」
學歷不再保證工作機會,薪資成長被上升的物價侵蝕成負數,象徵穩定的自有住宅成為奢望的空 中樓閣,中產階級抓不到任何上升的希望,開始覺得向下流動,成為許多社會共同的痛苦。
世界的共同危機--美、日、英中產階級蒸發
美國,向來強調努力就有希望,但是最近調查卻發現,年收入兩萬五千到七萬五千美元的中等收 入人口逐年減少,但兩萬五千美元以下,和七萬五千美元以上的兩個族群都在增加,社會因中產 階級萎縮,而形成中間凹陷的「M」字型。
日本雖然貧富差距小,但是最近的熱門話題,卻是「下流社會」。根據日本內閣府調查,二十到 三十四歲的年輕族群,認為自己在社會上居於中間階層的人,十年來掉了近十個百分點;而認為 自己屬於下層階級的,卻增加一三.三%。
英國則出現「IPOD世代」(iPod generation),說的不是蘋果電腦推出的當紅「iPod」,是指年輕 一代承受沒安全感(insecure)、壓力大(pressured)、同時承擔過重的稅負(overtaxed)及高築 的債務(debt-ridden)四種壓力,對人生喪失熱情。
台灣也拉警報
可支配所得在台灣全社會中間二五%到七五%的家庭,他們所分配到的所得,在2001及2002年達到近年來的低點,即使近兩年有緩步增加,但仍遠不如整個1990年代的水準。
「現在就是生活愈來愈難,因為貧富差距不平均。我們特別惡化,中國的惡化好歹也是高經濟成 長換來的,我們沒有成長,還陪著人家這樣,說不過去,」立委暨台大財金系教授劉憶如說。
經濟成長趨緩最直接的影響,就是薪資成長跟不上物價膨脹的速度。去年,受雇員工的平均薪資只有微幅成長一.三八%,但扣掉二.三%的物價成長率,大家的實質薪資其實在縮水,再加上 利率負成長,財富難以累積,而房價卻在這個時候,創下歷史新高。
例如,近十年來,台北市平均房價增加20%,現在正在歷史高峰。但每戶家庭的可支配所得卻只成長10%。而為了補填財政赤字的黑洞,政府近四年已變賣相當於九十個大安森林公園的土 地。
-----
作者:黃靖萱 2006.03.15/ 天下雜誌 第342期
當「下流社會」的名詞在日本出現,立即引爆討論。 因為社會「向下流動」的趨勢正在世界悄然成形,日 美歐出現中產漸漸消失的現象,而危機,同步暗藏台 灣。 在台灣,中產階級可支配所得遠不如1990年代的 水準,大專以上畢業生的失業率也一路攀高,社會下 沉的拉力愈來愈大,當全球社會紛紛向下流動,台灣 ,能預防嗎?
嬌小的身材、精明幹練的袁曉芳(化名),在規模二百人的中小企業擔任高階主管,身上扛著七 千萬的營業額。最近兒子進了小學,袁曉芳打算在台北市大安區買間離學區近的房子。
有天,房屋仲介打電話來,要他們去看一間四十坪大的公寓。仲介在他掛上電話前,趕緊提醒了一句,「記得帶手電筒。」
那是一間三十年的老公寓,原屋主把隔間都打掉了,也沒有水電,但一坪高達五十萬,總價達二千萬。袁曉芳關上手電筒,心也沉到了谷底。
袁曉芳和他先生都有大學以上的學歷,兩人年薪加總近二百萬,不論是從人口統計、還是收入統計看來,他們都非常肯定自己是社會的菁英族群。但是,他們努力工作了十五年,面對三十年的 老公寓卻覺得如此遙不可及。袁曉芳不禁自問,「我還是中產階級嗎?這個社會還有中產階級嗎
?」
學歷不再保證工作機會,薪資成長被上升的物價侵蝕成負數,象徵穩定的自有住宅成為奢望的空 中樓閣,中產階級抓不到任何上升的希望,開始覺得向下流動,成為許多社會共同的痛苦。
世界的共同危機--美、日、英中產階級蒸發
美國,向來強調努力就有希望,但是最近調查卻發現,年收入兩萬五千到七萬五千美元的中等收 入人口逐年減少,但兩萬五千美元以下,和七萬五千美元以上的兩個族群都在增加,社會因中產 階級萎縮,而形成中間凹陷的「M」字型。
日本雖然貧富差距小,但是最近的熱門話題,卻是「下流社會」。根據日本內閣府調查,二十到 三十四歲的年輕族群,認為自己在社會上居於中間階層的人,十年來掉了近十個百分點;而認為 自己屬於下層階級的,卻增加一三.三%。
英國則出現「IPOD世代」(iPod generation),說的不是蘋果電腦推出的當紅「iPod」,是指年輕 一代承受沒安全感(insecure)、壓力大(pressured)、同時承擔過重的稅負(overtaxed)及高築 的債務(debt-ridden)四種壓力,對人生喪失熱情。
台灣也拉警報
可支配所得在台灣全社會中間二五%到七五%的家庭,他們所分配到的所得,在2001及2002年達到近年來的低點,即使近兩年有緩步增加,但仍遠不如整個1990年代的水準。
「現在就是生活愈來愈難,因為貧富差距不平均。我們特別惡化,中國的惡化好歹也是高經濟成 長換來的,我們沒有成長,還陪著人家這樣,說不過去,」立委暨台大財金系教授劉憶如說。
經濟成長趨緩最直接的影響,就是薪資成長跟不上物價膨脹的速度。去年,受雇員工的平均薪資只有微幅成長一.三八%,但扣掉二.三%的物價成長率,大家的實質薪資其實在縮水,再加上 利率負成長,財富難以累積,而房價卻在這個時候,創下歷史新高。
例如,近十年來,台北市平均房價增加20%,現在正在歷史高峰。但每戶家庭的可支配所得卻只成長10%。而為了補填財政赤字的黑洞,政府近四年已變賣相當於九十個大安森林公園的土 地。
-----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